1. 接縫不平直、寬窄不均勻
原因:1)板材尺寸公差問題(長、寬、對角)
2)鋪貼時沒有拉線對角。
3)基層處理不合質量要求;
4)對板材質量的檢驗不嚴格;鑲貼前試拼不認真;
5)施工操作不當,特別是分次灌漿高度過高。
防治措施: 1)挑選合格產品,剔除不合格品;對厚薄不勻的地板,采用厚度調整辦法,在板背抹砂漿調整板厚 2)試鋪時,澆漿應稍厚一些,板塊正式定位后,用水平尺騎縫擱置在相鄰板塊上,邊輕擊壓實,邊觀察接縫,直至板塊平整.
2、石材缺棱掉角
原因:1)運輸過程
2)施工敲打不當
3.明顯色差
原因:1)鋪貼時沒有先對色后施工
2)鋪貼時間問題
4、空鼓
原因:1)粘結層砂漿過稀、鋪裝時水泥素漿已干;
2)板材背面污染物未除凈;
3)養護期過早上人行走或重壓。
4) 在施工中,粘結層砂漿要干, 以落地散開為準。
防治措施: 1)基層應徹底清除灰渣和雜物,用水沖洗干凈、晾干; 2)必須用干硬砂漿做結合層,砂漿應拌勻,拌熟, 用稀少砂漿; 3)鋪結合層砂漿前,先潤濕基層,水泥素漿刷勻,隨即鋪結合層砂漿,并拍實。用木抹子抹平,挫毛; 4)板背應清潔,鋪貼時用水灰比為0.45的水泥素漿 為粘結劑,若干灑水泥素灰要撒勻,并灑適量的水,定位后,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,不得用干水泥面鋪貼 。
5、平整度偏差大:
原因:1)除施工操作不當、板面沒有裝平;
2)板材翹曲。在施工中應嚴格選材,剔除翹曲嚴重的不合格品;
3) 厚薄不勻的,可在板背抹砂漿調整找平;
4) 對局部偏差較大的,可以用云石機打磨平整,再進行拋光處理。沒有裝平的板塊,應取下重裝。
6、石材墻面泛堿現象(CA(OH)2)
濕貼天然石墻面在安裝期間,石材板塊會出現似“水印”一樣的斑塊,隨著時間推移,特別是外墻反復遭遇雨水或潮濕天氣,水從板縫、墻根等部位侵入,石的水斑逐漸變大,并在板縫連成片,板塊局部加深、光澤暗淡、板縫并發析出白色的結晶體,長年不褪,嚴重影響外觀,此種現象稱為泛堿現象。
原因:1)石材結晶相對較粗,存在許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細管,為粘接材料中的水、堿、鹽等物質的滲入和析出并形成泛堿提供了通道。
2)粘結材料產生含堿、鹽等成分物質。
3)水的滲入。由于外墻接縫用水泥細砂砂漿勾縫,令防水效果差;
防治措施:
1)涂一層保護膜,如“萬可涂”系列的石材保護,無色透明在石材的反面涂一層防堿劑;
2)防止水的侵入;
3)設計上考慮消除泛堿,盡可能設計成干掛形式;
4)在石材板底涂刷樹脂膠,再貼化纖絲網格布,形成抗拉防水層。
7、石材貼后一段時間開裂(開孔一段 時間后開裂)
原因:1)砂漿的張拉力大于板材本身的內部性能力;
2)溫差問題 。
8.石材貼后一段時間起鼓
原因:1)排縫的問題(四周及中間);
2)溫差問題(頂層)
|